近幾年,各種“理財平臺”接連曝出非法集資,并且當前,大案頻發、涉案金額大、參與人數多,已成為非法集資的新特點,一些不法分子假借民間擔保、投資理財、投資咨詢、資產管理、私募基金、民辦教育、房地產、合作社以及虛擬貨幣、消費返利、養老服務等名義,打著響應國家政策、支持實體企業發展等旗號,利用大家急于投資獲利心理,編造各種投資名目,以高利息、高回報、低風險為誘餌致使廣大群眾上當受騙,血本無歸。
非法集資的特征:
1.假借國家、區域或行業、金融發展政策,虛構“投資項目”“理財產品”,編造投資前景。
2.合法形式掩蓋其非法集資的實質。犯罪分子往往與投資人簽定合同,偽裝成正常的生產經管活動,最大限度地實現其騙取資金的最終目的。
3.以網絡虛擬貨幣升值、現貨交易、資金互助、黃金、貴金屬、期貨、外匯交易等為噱頭,引誘投資人投資,尤其是鼓勵發展他人并給予提成。
4.承諾在一定期限內給出資人還本付息。還本付息的形式除以貨幣形式為主外,也有實物形式和其他形式。
5.許諾超高收益率,尤其是許諾“靜態”“動態”收益。
6.明顯超出公司注冊登記的經營范圍,尤其是沒有從事金融業務資質。
7.在街頭、超市、商場等人群流動、聚集場所擺攤、設點發放“理財產品”廣告,尤其以中老年人為主要招攬對象。
如何防范非法集資:
一、通過對照銀行貸款利率和普通金融產品的回報利率,多數情況下,明顯偏高的投資回報很可能是投資陷阱。
二、如遇到推銷所謂即將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的股票,可通過政府網站查閱是否已經批準發行等。
三、通過媒體和互聯網資源,搜索查詢相關企業違法犯罪記錄。
四、對親朋好友低風險、高回報的投資建議,要審慎決策,防止自己成為“下線”。
濟寧網警提示:
防范非法集資行為,需要全社會特別是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。希望大家都能積極投身到打擊和防范非法集資行為中來,切實認清非法集資的本質和危害,自覺增強防范意識、理性投資意識,堅信“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”。